等離子處理對微流控芯片的性能有哪些影響?(2)
文章導讀:等離子處理通過 “物理刻蝕 + 化學改性” 的雙重作用,從表麵特性、核心功能、穩定性到應用適配性全方位優化微流控芯片性能,是解決芯片 “液體操控難、鍵合不密封、生物相容性差、檢測靈敏度低” 等關鍵問題的核心技術。
改善芯片長期穩定性與耐用性
等離子處理不僅優化芯片 “初始性能”,還能通過表麵改性提升其在複雜應用環境中的穩定性。1. 減少表麵老化,維持性能長效性
未處理的 PDMS 芯片存在 “疏水性恢複” 問題:親水處理後的 PDMS 表麵,內部未被處理的低能分子鏈(Si-(CH₃)₂)會逐漸向表麵遷移,導致親水性在數小時至數天內退化。通過 “等離子處理 + 後續交聯”(如紫外固化、矽烷化修飾),可在活性表麵形成穩定的交聯層,抑製分子鏈遷移,使親水性維持數月以上;同時,等離子刻蝕形成的微觀粗糙結構可 “錨定” 活性基團,減少其脫落。

在處理酸性(如細胞培養液 pH=5.5)、堿性(如某些化學反應液 pH=10)或有機溶劑(如甲醇、乙醇)樣本時,未處理的塑料芯片表麵易被腐蝕,導致通道變形或表麵基團脫落。等離子處理(尤其是氬氣等惰性氣體等離子體)可在芯片表麵形成 “致密化層”,或通過反應性氣體引入耐腐蝕基團(如氟基,通過四氟化碳等離子體引入),提升芯片對酸堿、有機溶劑的耐受性,延長使用壽命。
適配多場景應用,拓展芯片功能邊界
等離子處理的 “靈活性”(可通過調整氣體種類、處理時間、功率等參數調控效果),使其能適配不同應用場景的個性化需求:適配 “微液滴芯片”:通過氟氣等離子體處理,可使芯片表麵形成超疏水層(接觸角>150°),讓水溶液在油相(如礦物油)中自發形成均勻的微液滴,且液滴不易與通道壁粘連,適配高通量藥物篩選、單分子反應等場景。

總結
等離子處理通過 “物理刻蝕 + 化學改性” 的雙重作用,從表麵特性、核心功能、穩定性到應用適配性全方位優化微流控芯片性能,是解決芯片 “液體操控難、鍵合不密封、生物相容性差、檢測靈敏度低” 等關鍵問題的核心技術。其優勢在於 “精準可控”(通過參數調整實現定製化改性)和 “綠色環保”(無需有機溶劑,無二次汙染),因此成為微流控芯片從實驗室研發走向工業化量產的 “關鍵支撐技術” 之一。
下一篇:沒有了 上一篇:等離子處理對微流控芯片的性能有哪些影響?(1)